Arch安装速查表

LiveCD下载后操作

无需求时可跳过本节;

校验ISO镜像

烧录ISO镜像

刻录ISO为光盘 或者 使用软件从ISO镜像制作USB启动盘;

  • Rufus;
  • balenaEtcher;

从LiveCD启动机器

  • 若是UEFI BIOS模式启动,须在BIOS设置中关闭“安全启动”(Secure Boot);

LiveCD启动后操作

修改键盘键位

标准qwerty键盘时可跳过本节;

1
2
3
4
# 获得键位布局ID
ls /usr/share/kbd/keymaps/**/*.map.gz
# 加载键位布局
loadkeys <keymap_id>

检测启动模式

熟悉BIOS设置和BIOS启动选项时可跳过本节;

1
2
3
# 文件夹存在:是UEFI BIOS模式
# 文件夹不存在:是Legacy BIOS模式
ls /sys/firmware/efi/efivars

检查网络设置

Arch要求必须连接网络才能进行安装;

检查网络硬件

  • 以太网:确定网线已经插入
  • 内置Wi-fi网卡:确保网卡没有物理按钮(可以硬件层面打开或禁用Wi-fi网卡);或者有物理按钮并切换到启用;
  • 外置Wi-fi网卡:确保网卡已插入;
  • 内置SIM卡卡槽:确保已插卡;
  • 外置SIM卡上网卡:确保已插卡并已插入;

连接网络

首先ip link检查接口是否打开,没有的话ip link set dev <device> up

  • 以太网:无特殊操作
  • Wi-fi:使用 iwctl
1
2
3
4
5
6
7
iwctl device list
iwctl station list
iwctl station <device> scan
iwctl station <device> get-networks
iwctl --passphrase "<password>" station <device> connect <SSID>
iwctl station <device> show
# iwctl station <device> disconnect
  • SIM卡移动网络:使用mmcli
1
2
3
mmcli -L
mmcli -m <index> --simple-connect="apn=<apn>,user=<username>,password=<password>"
mmcli -m <index> --simple-disconnect

检查IP地址

ip addr检查IP地址;

  • DHCP自动分配IP的链路:无需特殊操作,IP地址会自动获取
  • 静态IP的链路:使用ip手动添加地址和路由
1
2
3
4
5
6
7
ip [-6] addr add <ip>/<prefix> broadcast + dev <device>
# ip [-6] address del <ip>/<prefix> dev <device>

ip [-6] route
ip [-6] route add <route_ip>/<prefix> via <ip> dev <device>
ip [-6] route add default via <ip> dev <device>
# ip [-6] route del <route_ip>/<prefix> via <ip> dev <device>

检查互联网连通性

1
2
ping 8.8.8.8
ping www.baidu.com

检查时钟

自动在联网后触发同步,检查:

1
timedatectl status

同步失败等情况需手动设置:

1
timedatectl set-time "<YYYY-MM-dd HH:mm:ss>"

硬盘和分区设置

使用fdisk交互式设置分区表;

1
2
fdisk -l
fdisk <device>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g:建立GPT分区表
o:建立DOS分区表

n:新建分区
d:删除分区
p:查询分区表
t:修改分区类型
l:列出支持的分区类型

w:将分区表更改写入硬盘
q:不保存分区表修改

设置分区大小时可以直接使用容量值,如+100M

硬盘规划

EFI分区

1个,仅UEFI模式时需要

  • 格式:EFI System
  • 文件系统:FAT32
  • 容量:数百MB(300MB)
  • 挂载点:/boot/efi
  • Flag: boot
  • 用途:存储UEFI需要的启动文件
boot分区

根分区不是ext4时,推荐单独建立1个ext4格式的boot分区;

  • 格式:Linux filesystem
  • 文件系统:ext4
  • 容量:数百MB(500MB)或数GB(1GB)
  • 挂载点:/boot
  • 用途:存储所有启动相关的文件,如:GRUB配置、Linux内核(vmlinuz、initrd)等
swap交换空间

除非存储空间非常紧缺,否则应该使用swap,推荐直接创建swap分区;

除了使用swap分区以外,也可以不创建分区而使用swap文件;

  • 格式:Linux swap
  • 文件系统:swap
  • 容量:根据是否需要使用休眠功能(Hibernation)和RAM大小确定:
    • 使用休眠功能:休眠时Linux会将整个物理内存保存在硬盘(也即swap)中;
      • RAM <= 2GB,swap >= 3*RAM
      • RAM > 2GB && RAM <= 8GB,swap >= 2*RAM
      • RAM > 8GB && RAM <= 64GB,swap >= 1.5*RAM
      • RAM >= 64GB,此时使用休眠功能耗时较长,且若是固态硬盘则会快速消耗硬盘寿命,因此不推荐使用休眠功能
    • 不使用休眠功能
      • RAM <= 2GB,swap >= 2*RAM
      • RAM > 2GB && RAM <= 8GB,swap >= RAM
      • RAM > 8GB,swap >= max(8GB, 0.5*RAM)

TODO:整个安装流程

评论